开关特性测试仪校准装置应用领域一、(时间测量部分)
1、概述:
本仪器能产生高精度、宽范围的定时信号,并能模拟高压断路器的动作,可用于校验和检测高压开关测试仪的时间基准及时间测量功能。
开关特性测试仪校准装置应用领域2、主要技术指标和使用条件:
2.1 本装置有12路触头输出,可同时模拟12个高压断路器触头。
2.2 高压断路器合闸或分闸时间可在 0.01-800mS范围内任意设置。
2.3 分辨率:10微秒。
2.4 精 度:0.01%。
2.5 弹跳脉冲个数可在0-20个范围内任意设置。
2.6 支持不同期测试。
2.7 支持内部触发、外部触发、有源触发、无源触发。
2.8 环境温度:10-30度
2.9 环境湿度:小于85%
开关特性测试仪校准装置应用领域3、时间校准装置外观结构:
开关特性测试仪校准装置应用领域4、工作原理简介:
时间校准装置电路划分为:触发电路、高速可预置计数器电路、高精度晶体振荡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输出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
4.2 该时间校准装置的特点是:
4.2.1 实时性强,装置努力做到了触发实时,计数实时,输出实时。为了能实现实时,触发环节采用恒流触发,计数环节采用高速可编程逻辑电路构成同步计数器,保证计数输出和基准脉冲同步,输出电路电路采用晶体管模拟。
4.2.2 采用24M高精度石英晶振,保证基准脉冲的性和稳定性。
开关特性测试仪校准装置应用领域5、仪器面板主要部分说明:
5.1 12路断口时间:
模拟高压断路器12路触头输出,前6路A1,B1,C1,A2,B2,C2与金属接地柱共地,后6路A3,B3,C3,A4,B4,C4与黑色插孔共地,称之为虚地。如果要同时测量12路,则要保证两个地相连。
5.2 6路合闸电阻:
可模拟带合闸电阻的高压开关动作,仪器内置合闸电阻的投切电阻,电阻值分为100欧,200欧,300欧,300欧,400欧,100欧姆。(阻值可定制)
5.3有源触发输入:
由被校验的高压开关测试仪提供触发电压,输入触发电压的范围为:DC20-280伏。(仪器对应的)
5.4有源外触发:
由被校验的开关测试仪或者多功能测试台提供触发电压,输入触发电压的范围为:DC12~150伏左右。用来触发装置。
5.5 开关量输入(无源外触发):
由被试品输出开关量给装置(是电子开关,普通刀闸会有弹跳,导致装置重复动作),主要用于检测有时间测试要求的其他设备和本装置送检使用。
使用具体说明:
接好高压开关测试仪和SHHZGKJY-2000校验装置的地线和两者之间相关的测试线。然后开机后显示界面如下:
按键盘上的【确定】键进入,如下图示:
按键盘上的【确定】键进入预设的时间调整,用上下键选择需要更改的预设时间值,直接按数字键。选择完毕后按【确定】键保存当前相的设置。然后进入下一相需要更改的预设时间值,全部更改完毕后按【Esc】键退出当前的设置。就可以开始测试了。关于设置方法也是一样。
具体接线:SHHZGKJY-2000校准装置红色接线柱接高压开关测试仪内部直流输出电源的合闸+,黑色接线柱接电源—,绿色接高压开关测试仪内部直流输出电源的分闸+。仪器断口线与校准装置对接。(武汉大洋或者有短路保护功能的仪器,短路保护必须先去掉。去掉方法是:按住向下键不放,重新开机,仪器屏幕提示“检测状态,无输出短路检查,释放按键继续”)
弹跳设置,具体方法和时间设定相同。合闸弹跳的弹跳次数设置为0-20次,分闸无弹跳,即弹跳次数必须为0,否则影响分闸测试时间。
观察SHHZGKJY-2000屏幕下端的断口状态,如果是分,则此时直接操作被校准高压开关测试仪进行合闸测试(如果是合。则此时直接操作被校准高压开关测试仪进行分闸测试), SHHZGKJY-2000校准装置动作,等待几秒钟,被测试高压开关测试仪会出现相应的波形和时间、同期、弹跳等数据。注意:操作一次后,必须等到SHHZGKJY-2000的端口状态变化了,才能再次操作测试,否则会出现错误。内有保护电路,不会损坏装置。
SHHZGKJY-2000校准装置设置:触发方式:内触发
触发类型:有源触发
脉冲输入:节点输入
合闸电阻校准
操作方法:将面板上的开关拨到标准电阻位置。
阻值表如图:
测试方法和时间测量一致。只看被试品的阻值测量值,测试时间为模拟时间。
6、使用注意事项:
6.1 本装置的开关量输入,禁止有源接入,否则容易损坏输出端。
7、系统配置:
1、SHHZGKJY-2000型高压开关测试仪校准装置主控机 一台
2、电源线 一套
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的大爆炸。天文学的迷人之处在于,让我们有机会乘坐“时光机”,来回望137亿年前的早期宇宙,遥望古老星系初的模样。
日前,期刊《自然·天文学》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美国犹他大学等14家单位组成的合作团队一项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来自百亿光年外莱曼—阿尔法团块的能量来源,或许有助于解开星系形成和演化之谜。
观测发现巨型云团,找到其能量来源
“巨无霸气泡”的发现,要从茫茫宇宙中充盈着的氢元素说起。
如果有机会“钻”进氢原子里,会看到许多电子在不同能级的轨道上绕核运动。电子从更高能级的外层轨道重回内层时,会发出特定波长的紫外光子,科学家称其为莱曼—阿尔法辐射。
一般来说,地面望远镜观测不到这种辐射。但从早期宇宙中发出的莱曼—阿尔法辐射,借助宇宙大爆炸的膨胀过程,波长拉伸,变身为七彩的可见光,可以被地面望远镜捕捉到辉光。
20年前,天文学家在搜索早期星系时,偶然发现了一类巨型氢气体云团,能够发出夺目的莱曼—阿尔法辐射,光芒相当于几十亿个太阳,因此得名莱曼—阿尔法团块。云团绵延数十万光年,物理尺度是银河系的几倍大小,像漂浮在宇宙中的巨型肥皂泡,又被称为“巨无霸气泡”。
正如汽车运行需要发动机,如此巨型云团自然也需要强有力的能量来源才能发出辐射。那么,“点亮”巨大云团所需要的能量,究竟从哪里来?
理论模拟给出了可能的来源:星系中的恒星形成、星系中心的黑洞、来自星系外部的冷气流……但这一切都需要观测证据来支撑。
合作团队新研究成果,提供证据表明“巨无霸气泡”的主要能源,来自其中心产生恒星的星系。团队还在“巨无霸气泡”中*观测到,有一股气体物质,因为引力作用被拉向“气泡”中心。“观测证据表明,这股向中心下落的气体,也是‘巨无霸气泡’的能源之一。”合作项目组发起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敖宜平说。
科学家进一步分析,两个供能来源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
研究合作者、美国犹他大学物理和天文系副教授郑政认为,观测到的下落气体来自团块的中心星系外部。通过推断,这股下落气体是“气泡”中心产生新一代恒星的组成物质之一。也就是说,两个能量来源间存在部分交集。
合作富有成效,期待解开更多谜团
合作团队盯上这个“巨无霸气泡”,源于一次意外收获。
10年前,敖宜平和团队里的法国科学家在一个选定天区中,开展宇宙早期星系的观测研究,碰巧包含了4个超大尺度的莱曼—阿尔法团块。
然而,后续研究并没有马上开展,主要受制于观测仪器的精度、观测数据的缺乏。
转机发生在2016年。科学家利用位于智利联合阿尔玛天文台的阿卡塔玛大型毫米波及次毫米波干涉阵列,获取了“气泡”中心星系中分子气体的信息。同处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建设了8.2米口径的甚大望远镜,提供了莱曼—阿尔法辐射的谱线轮廓。
科技的发展带来机遇,但“巨无霸气泡”的谜团,还未*解开。
一方面,“巨无霸气泡”的能量来源还有其他可能,比如超大质量黑洞也能产生莱曼—阿尔法辐射。不过,这种黑洞的存在还有待确定。另一方面,目前在“气泡”中观测到气体下落的案例还很少,需要通过构建更复杂、更接近实际的模型来细致分析。
多年来,这一前沿领域开展着富有成效的合作。“我们只是发现了冰山一角,还有很多谜团等待探索。”敖宜平说。
遥远的气体云,蕴藏星系演化信息
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太阳光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跑”过近1.5亿公里,传到地球需要8分20秒,所以我们此刻看到的是8分20秒之前的太阳。
“从百亿光年之外传回的云团辉光,使我们有幸对正在形成的原始星系团惊鸿一瞥。目前的天文观测和理论模型都表明,宇宙中存在着连接星系之间的大尺度纤维状结构,这些结构里的气体可能会落向星系并进一步冷却,为成长中的幼年星系提供‘营养与能量’,或者成为孕育新一代星系的‘骨骼和肌肉’。”敖宜平说。
这也正是本项研究的大价值:这股向中心下落的气体,蕴含着星系生长演化的关键信息,如果后续研究能够证实它们普遍存在,将对了解包括银河系在内的众多星系如何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137亿年前,广袤宇宙中极其微小的密度起伏,还无法形成恒星和星系,宇宙处于“黑暗时代”。直到数亿年后,一批恒星和星系开始出现,群星从此闪耀,宇宙迎来了“黎明时分”。
相比之下,太阳系的年龄仅50亿岁、地球才46亿岁,实在太过年轻。要解开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之谜,我们还要将目光投向更为遥远的宇宙深空。
“天文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每个团队的研究都是细小分支。如同浩瀚无边的茫茫宇宙,人类的了解也只是沧海一粟。对无垠宇宙的好奇、对人类家园的求索,是对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命题的不断追问,也是一代代科学家仰望星空的原因。”